找到一幅新入伙時的照片, 菲林拍攝的. 那時抱她雙方都不很習慣.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楚在南、齊在北,橘越淮之北而成枳嗎?
算是續前吧,「晏子使楚」篇中另一著名的寓言是「南橘北枳」。《晏子春秋》的原文是這樣的: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 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
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我一直對這故事很感疑惑:從春秋時期齊國和楚國的地理來說,齊國是在楚國之北,而淮河則在兩國之間(戰國時代則在楚國境內);晏嬰說橘若生在淮河之南是橘,生於淮河之北就成了枳,豈不就與他說的人民生長於齊國不會偷盜,去到楚國就會偷盜了的方向相反嗎?更何況,他說這個寓言時正是由齊國出使楚國,那麼他就是要來楚國偷東西啦!慧黠如晏嬰,搞不好是個方向盲耶!
從生物學來說,今天我們當然知道橘和枳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本文的插圖取自維基百科。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進狗國走狗洞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晏子不進狗洞的故事:齊國大夫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欺其矮小,乃造小門於城門之側。晏嬰至,楚國的禮官領他走小門;他堅拒不進,並且聲言:「來狗國的人,才會從狗洞進去的。」禮官很是尷尬,才改為請他循著正路走大門而進國。
對此我以往只是想到晏嬰的機智,以及楚國的自取其辱。
今天(12日)早上讀報,有長毛議員往上海談政改被拒入境的新聞,我卻無緣無故地想起這個小故事。於是在網上找到原文來看,才知道是來自一本名為《晏子春秋》的小書中的一篇「晏子使楚」,節錄有關的部分如下: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我以為晏嬰所說的後一句最為精彩,因為給楚國保住了面子,可謂有理有節。勁!
之後又想到齊楚兩國也是南北之勢,齊國也者,就是姜太公尚的封邑,至公元前386年才為田氏所篡。晏子的生卒期約為元前578至前500年,因此其王還是姓姜的。
本文的插圖都是網上找到的,後者是《明報》攝影記者李澤彤在梁國雄議員出發前為他在香港機場留影的照片。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耶教觀音
「有些香港家庭在客廳的牆上掛著釘在十字架上而呈露痛苦表情的耶穌像之外,竟會在同一層樓中放一個觀音菩薩的神龕。」長居香港的前輩作家劉以鬯,在1969年寫的短篇小說《吵架》裡面有這樣的一段描述。
想不到類似的情況,不是香港獨有的事物。歷史學者雷競旋在《信報》的專欄「南馳誌」今天(27日)的題目是「觀音和聖母合體」,寫他在古巴夏灣拿的一座天主教堂裡看到一幅有中國風貌的聖母畫像。根據他的訪問了解,是以前當地的華僑婦女視作觀音圖敬拜的。
有趣的是,這畫到頭來又是香港人繪畫的。雷氏在文章裡寫道:「畫的左側有上下兩行字,上面是篆體,寫着『仁慈之母』,下面是普通楷書,寫着『香港聖約瑟聾啞美術社鍾瑪爾谷敬繪』,之下鈐一紅色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