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不死貓傳奇(二):癌蠱第三年

200710月,貓進食出了問題。我帶她往愛動物協會看醫生,首次診斷認為是牙痛;於是安排時間拔掉。

那天動手術的是另一位醫生,她張開貓嘴巴後說看到食道口有些深顏色的組織,認為要割切和做化驗;言語間表示情況並不樂觀。登時我的心情從在西貢嶂上划艇變成了在洛杉磯乘坐過山車,而且彷彿直插入不見底的深淵之中。化驗樣本費用700元,因為要寄送到英國那邊,也更增加了劇情的懸疑性。

一兩個星期之後的某個下午,他們用電話通知說證實是惡性腫瘤,之後只一句對不起就掛斷了,也沒有提到要不要安樂死。以後的事我不想說了,總之是飽受煎熬。轉眼間已是三年,貓除了吃得較慢之外沒有什麼異樣,繼續眼聰耳靈我回家晚了就要捱她責罵。半年前我購買貓糧時,也從一公斤裝的恢復到三公斤裝的了。

照片是昨天拍攝的,她的座墊髒得有點抱歉。只是換新的她不肯要,沒辦法哦!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電冰箱裡的騎呢怪(一)

今個學期要教三科五班,其中視覺文化是我首次任教的。將以往所學應用實踐,比只啃書本確是來得立體得多。

為了多向同學介紹不同的資料收集和展示方式,有一課我們邀請了「民間博物館計劃」的陳沛浩來演講,解釋他們如何進行各種計劃和有關的過程與焦點。當中的雪櫃藏品研究計劃最接近平日生活,十分有趣。

回到家裡一時興起,也將自己的雪櫃來分析一番。就像Howard所指出,最多的藏品是許多人沒有想到的醬汁類,甜的鹹的烹調用佐膳用火鍋用XOHP醬等一大堆,我不吃麥當奴自然缺乏小包的西紅柿醬。最感雞肋的是薄荷醬,一來賞味期甚短,二來除了吃烤羊時塗醮之外,真是不知道還能怎樣將之打發。

另外也想注意有沒有甚麼無用甚至莫名其妙的東西。大概是自己太規律的緣故,竟然幾乎又要交鴨蛋。幸而總算找到了這枝塑料造的管狀物,無論顏色設計都堪稱一絕,至於什麼時候塞進去的以及有何用途,通通全無答案。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活化田生上《蘋果》

才不過又兩天,「活化廳」扮田生收樓的紅布條,又在星期一(11)《蘋果日報》給報道了。該報記者說:「強拍條例九降八後,好多舊樓都被田生地產貼滿紅色 banner,十足被人淋紅油咁款。呢啲 banner多數寫上恭賀本廈已被成功併購之類嘅字句,有啲大廈仲由外牆到樓梯都貼到紅噹噹,甚至出現「倒十字架」形 banner,搞到街坊以為田生做咗救世主添。……獲藝術發展局資助嘅油麻地活化廳一班藝術家,最近就 DIY整咗塊紅 banner,掛喺舊樓外牆,實行扮田生玩田生。banner上嘅田生商標,變咗活化廳 logo,寫上「恭賀本廈已收撥款的活化廳」。香港地小市民想出番啖氣,有時真係要靠創意。」


在香港這個槍打出頭鳥的社會,「活化廳」這樣的高調反建制,恐怕很快就會成為眾暗箭之的;加上我們的成員程展褘最近又發起「牛棚社區網絡關注組」,抗拒政府產業署長期以來對牛棚藝術村的嚴厲管制,說不定陰招很快就會發生了。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回購自己的書



母親昨天生辰,家人慶祝去了灣仔合和中心旋轉66。我近年盡量避免自助餐,以進食多於身體所需之故;然而朋友之間可拒,家人則否,無奈也。
餐後步行至修頓球場的書展會,在二十元的特價書攤上赫然見到四本《形彩風流》,比我向出版社購買的出廠價還要廉宜,於是掃貨。我的猜想是他們拿了五本出來好過呆在貨倉,另一點則感謝那位慷慨解囊的捧場客。
自己的書賣20元不敢說屬高抑低,但我另外買了的兩本則肯定是超值:一是John BergerWays of Seeing》的中譯本,一是聶華苓的《三生影像》,600頁磚頭咁厚,即照片中最下面的一本,兩本都係賣十蚊。想到自己的書比他們的還要貴一倍,真係陰陰咀偷笑。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活化廳再上《明報》A疊

五月份時在此提過《明報》似乎對活化廳特別厚待,星期日生活版定期曝光之外,間中仲俾我地搏懵上吓A疊。嗱嗱嗱今次仲係打正旗號嘅添,唔係咩呀!


圖片說明文字咁講:「諾貝爾和平獎結果公布後,位於油麻地的上海街視藝空間,鐵閘被人用噴漆噴上「
Nobel Peace得獎人 劉曉波在囚中」幾個大字,慶祝劉氏得獎之餘,也是無聲控訴。(劉焌陶攝)」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把《信報》放在貓大便之下

早前在電視上看了個新聞特輯,探討八達通轉賣用戶資料所引發的個人私隱論題。當中有訪問購買了用戶資料的傳銷公司老闆,他說其實香港人不很介意他們的個人資料外洩,因為除了傳媒上沸沸揚揚之外,沒有什麼人跑到街上示威抗議呀!


想想也是。上月份文化人陳雲由於撰文咒罵地產商人給《信報》中止了十多年的合作,當時網上出現了一大堆撐陳雲的言論,但最起碼的到北角報館去燒報紙的節目也無人建議。大概是沒有了陳雲文章看的日子固然有些遺憾,但也不是難以忍受的。遊弋於溫水裡的青蛙是這樣的想。


中日雙方因為釣魚台主權漸呈緊張時,林行止主張以個人行動來對抗日本,例如暫時不要購買日本製造的商品,不去日本旅遊等。我今早記起了這話,就用《信報》墊在新換的貓沙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