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警察濫權何時了?



陳文敏:"警方在毫無需要的情况下夜半上門拘捕鄭麗琼,帶返警署後,又以錄音系統未準備好為藉口,讓鄭麗琼坐上一整個晚上,不論是公報私仇還是威嚇,這皆明顯屬濫用警權。若在毫無理由之下故意拖延拘留市民的時間,亦可構成非法禁錮。"

41日的《明報》。


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價值成疑的早期香港視覺藝術年表



港大藝術學系退休教授祈大衛(David Clarke)在其著作《Hong Kong Art: Culture and Decolonization》(香港大學出版社,2001年)的〈引言〉中說該書不是研究整個香港藝術歷史的。這裡他寫了一段註釋,說暫時仍未有充分的香港藝術整體的調查。他列出了些可以參考的書籍文章,然後說:「黎健強和李世莊在《左右藝術歷史及評論期刊》(1997)中的〈1900-1930年香港視覺藝術年表〉(135-230)提供了對研究早期香港藝術很有價值的(中文)資料。」

說來尷尬,這個年表當年曾經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外聘學者審批,結論認為學術價值低,尤其不應該公開發表。


戰後初期的香港警察


"起初,我是為了翻閱中環一場大火的歷史,找到了19481115日的《工商晚報》,卻無意中看到認真的港聞版面上,在大火新聞的旁邊,竟然有這樣一個副刊文章的標題:〈一個澳洲遊客眼中的香港〉……"

331日的《明報》。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萬宜里原名中國街


"當時殖民地政府實施「種族隔離」,嚴格分開英國人和中國人活動範圍,以中環域多利皇后街為界,向東是英人活動範圍,向西為華人生活區,涇渭分明。一八六〇年華人活動範圍稍為東移至石板街(砵典乍街),港英政府重新以石板街旁邊一條臭氣熏天的小街為界,將它命名為「中國街」(Chinese Street)。"

322的《明報》。

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

攬炒蟹?


"所謂「桶中之蟹」,是很生動的比喻:一群蟹被人類捕捉,困在木桶中,有些靈活聰明的本可以爬出桶外,可是別的螃蟹不僅沒有幫助牠,反而把牠扯下來;其心態是——你逃得出去而我逃不出去,不就是證明你比我優越嗎?與其如此,不如大家都留在桶中。於是扯對方後腿,大家「攬炒」。"

317的《信報》。

這種現象我久已聞之,想不到還有名堂。但說蟹的心態是在攬炒,我想未必有這般歹毒陰險吧。

2020年3月15日 星期日

法庭漠視抗爭者被虐打


吳靄儀:"我們過去數月,不斷從傳媒報道,甚至親眼看到投訴人之中有人骨折、斷手、頭破血流、肋骨折斷、不能行走,傷勢明顯在法庭上也看得到,憑常識也看到不是一般拘捕時反抗所能造成的傷勢,為什麼法庭不過問?"

316日的《明報》。

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新獅子山精神


"在「雨傘運動」期間,有人爬上獅子山頂垂下了一條寫上「我要真普選」的超大黃布條後,一套新的政治論述慢慢在香港形成,就是「新獅子山精神」。這套新的論述更強調平等、人權、民主、法治、公平、公義等普世價值。

314的《明報》。

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有現成的土地為什麼要填海?


"香港有地,偏要倒錢填海,無他,因為家底厚,用錢解決問題最容易,無底洞的工程費也是分贓好理由。派你一萬元,搶你一萬億,大茶飯。"
 
32的《明報》。